郴州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23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叩响了宇宙的奥秘之门。北斗导航从“天边”走向“身边”,“海牛Ⅱ号”深海钻机逐梦瀚海,“京华号”盾构机穿山掘道……2300多年后,一代又一代“科技湘军”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回应着这份追问,在国家科技创新领域创造出一项又一项辉煌成就。9月3日,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出席当天大会的有省委书记沈晓明,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省政协主席毛万春等省领导,还有两院院士、高校校长等,可谓是一场高规格、高质量的大会。大会公布了第十三届“湖南光召科技奖”名单,揭晓了2022-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304项。9月3日,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俊 刘尚文 摄那么,这些获奖者创新的“风向标”指向何处?“动力源”来自哪里?“未来式”引向何方?01创新的“风向标”指向何处?“作为技术科学专家,必须要认真分析国家最需要什么、实际应用最需要什么。”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陈政清代表“永磁电涡流阻尼减振缓冲耗能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的发言,其实就道出了“科技湘军”的职责使命:聚焦国家所需、发展所急、湖南所能,产出更多重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和颠覆性、关键性核心技术。城市是座“钢铁森林”,它有其坚韧的一面,也有其脆弱的一面。遭遇台风天气或地质灾害,高楼大厦和各类桥梁难免摇晃振动。湖南大学主持完成的“永磁电涡流阻尼减振缓冲耗能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首次将电涡流阻尼用于大型工程结构减振,让高楼大厦即便遇到大风、地震,也能“稳如泰山、岿然不动”。该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目前运用到了上海中心大厦、江阴长江大桥、川藏铁路藏木桥等120余项重大工程。大国重器固然不可或缺,一餐一食同样关系民生。直到如今,“一粒湖南种子”不远万里落户马达加斯加的故事,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袁隆平院士50多载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在这份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无数科技工作者接力“禾下乘凉梦”,一粒粒科学的种子正在湖南这片科创沃土上破土萌发、茁壮成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主持的四项成果受到表彰奖励。中心研究员李莉作代表发言时,满怀深情地表示,“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到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02创新的“动力源”来自哪里?有人将科技创新比喻为“孤单芭蕾”,登台的那一刻非常美好,但日复一日的训练却少有人能坚持。这项“苦差事”,既需要科研工作者具备“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也要配套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一体化部署。近些年来,湖南力图打破束缚科技创新的“条条框框”,让科技工作者真正成为科技活动的“主角”——在研发经费投入上,湖南突破1100亿元;在创新要素配置上,构建国家实验室“1+2”布局,实施芙蓉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三尖”创新人才工程,建立高校、高新园区“双高”对接机制;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成立湖南省委科技委员会,作为省委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新修订《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出台完善省级科研经费管理意见,推行“包干制+负面清单制”;在全国率先组建省级区域科技伦理审查中心;……如此“高规格”的待遇,孕育出重大创新成果。连续4年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首”字“最”字号成果达21项;12个主持完成的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湘军”品牌效应持续增强。此次大会上,各家单位的经验交流发言,也传递出湖南将“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的鲜明信号。比如,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就表示,要聚焦丰富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三个方面,推动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湖南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进大会暨“双高”对接活动现场签约。资料图片03 创新的“未来式” 引向何方?湘伴君从我省科技主管部门获悉,湖南将从4个方面发力——加强资源统筹。目前,我省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分散。为此,我省将构建省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全省“一盘棋”的科技创新工作格局。加大科技投入。一方面,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性投入。聚焦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等,在资金、用地等方面优先支持、重点保障、集中发力。一方面,广开财源。通过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资本等多渠道增加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湘江科学城核心展示区标志性建筑方案设计效果图。强化支撑作用。通过加快培育以“1+2”国家实验室和“4+4科创工程”为核心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构建精准支持“4x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科技计划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优化“三尖创新人才工程”支持方向与类型,鼓励科技工作者多做“有组织”“有情怀”“有价值”的科研。持续深化改革。我省将系统谋划推进科技创新领导体制、科研攻关模式、科研投入模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科技分配激励机制等,营造开放创新的良好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动力。各位科研人员,准备好贡献你的智慧和才干了吗?来源:湘伴、科技郴州
9月4日, 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有关情况。副省长曹志强发布新闻,省委金融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答记者问。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志强发布新闻曹志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为基金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对金芙蓉基金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出台制定《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搭建金芙蓉基金“四梁八柱”。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主动适应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的重要举措,统筹整合资源打造湖南基金品牌的现实需要。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简要介绍。第一,金芙蓉基金聚焦打造有体系、成规模的基金矩阵。金芙蓉基金坚持服务中心大局、助力创新驱动、聚焦产业发展、夯实发展基础、统筹规范运作的原则,按照“总体性安排、开放性设计、一致性操作,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常态化风控”的思路,统筹整合省市县三级财政及国企基金,以此撬动社会资本,形成集成化、规模化、体系化的基金矩阵。从定位上看,基金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重点支持产业引导、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等领域,加大实体经济股权投资力度,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从架构上看,基金按“1+5+N”架构组成:“1”指总基金,即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5”指五大母基金,即产业引导、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和其他等五类基金。“N”指围绕上述重点领域方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设立N支子基金。从规模上看,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政府+国企+社会”联动,加快形成约3000亿元基金规模,打响“金芙蓉基金”统一品牌。第二,金芙蓉基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运作机制。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权责边界,尊重市场规律和行业运作规则,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一是政府做好统筹引导。政府主要对基金的发展规划、产业投向、管理政策等进行宏观把握,不干预微观主体市场运作。统筹基金出资,发挥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本牵引作用,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共同参与金芙蓉基金建设。二是市场主导基金运作。坚持以市场化方式选聘子基金管理机构,由专业基金管理机构实行专业化投资运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三是创新优化保障机制。构建规范高效的基金治理结构与管理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绩效目标和评价体系,对基金进行全生命周期和整体性的监督考核,不对单个子基金或单个投资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完善容亏容错机制,容忍正常投资风险,设置合理的容亏率,如科技创新类容亏率最高可达50%,给基金管理机构市场化运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确保金芙蓉基金行稳致远。第三,金芙蓉基金致力构建统筹联动、共享共赢的良好生态。按照金芙蓉基金总体框架,统筹各级各类资金资源,全省一盘棋推进基金建设,带动多元主体参与,合力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生态。一是协同推进基金建设。建立金芙蓉基金统筹管理工作机制,由省长担任召集人,省委金融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文资委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协调基金管理中的政策、计划等重大事项。省级牵头打造金芙蓉基金,建机制、定规划、搭平台。分类整合存量基金,统一规范新设基金,优化基金结构布局。大力拓宽基金出资来源,加强财政国资横向协同,推动省市县纵向联动,构建基金共设、信息共享、项目共投的协同格局。二是积极探索科技赋能。打造基金生态数智化平台,构建纵向综合管理系统和横向生态赋能系统,为基金“募、投、管、退”提供信息化底座,提升基金管控和运营效率。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增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与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合作,推动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基金,切实形成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担联动的大协作格局,持续繁荣金芙蓉基金发展生态。湖南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创新要素活跃,发展潜力巨大。当前,全省上下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各类投资机构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广阔舞台。我们诚邀广大投资机构、业界精英投资湖南、深耕湖南,共谋发展之道、共享发展红利,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下面是答记者问环节。人民日报记者提问人民日报记者:湖南省政府提出要打响做强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品牌,请省财政厅刘文杰厅长具体解读一下金芙蓉基金有关情况,以及金芙蓉基金将如何更好服务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省财政厅厅长刘文杰回答刘文杰: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非常感谢您对金芙蓉基金的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财政厅牵头构建省级政府引导基金体系,以此为基础加大投入、上下联动,合力打造具有湖南标识度和影响力的“金芙蓉”基金品牌。刚才曹志强副省长作了总体介绍,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具体解读。第一,在基金规模上,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省财政将累计出资约240亿元,协同联动省属国企出资约800亿元,带动市县加大投入,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形成规模达3000亿元的金芙蓉基金。财政部门将主要通过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盘活国有“三资”、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等措施,加大“拨改投”力度,推动“资金变基金”。第二,在基金投向上,有五大方向:一是产业引导类基金,重点支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科技创新类基金,重点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三是基础设施类基金,重点投向国家有支持、湖南有需求、运营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四是社会发展类基金,重点支持收益较为稳定的文体、养老等项目;五是其他类基金,除上述四类外,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布局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通过“一事一议”设立重大项目专项基金。第三,在基金管理上,母基金管理人由政府按程序确定,子基金管理人实行公开遴选。聚焦“募、投、管、退”全流程监管,切实防范风险。分类整合存量基金,严格规范新设基金,市县新设须事前提级报备。第四,在基金运作上,降低返投比例,子基金返投倍数为1.0-1.2倍,并放宽认定标准。分类型开展绩效评价,差异化容错免责,合理容忍投资风险。放宽出资上限,产业引导、科技创新类子基金各级财政出资比例合计原则上不超过50%,加上国企出资原则上不超过80%。同时,完善政府让利、竞争赛马等机制,激励投资机构“募得到、投得准、管得好、退得出”。刚才,记者朋友问到金芙蓉基金将如何更好服务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聚焦”。一是聚焦服务中心大局。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科学做好基金布局,着力优化基金投向。比如,我们正在加快设立中非经贸、科技成果转化等子基金,全力支持“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建设。二是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比如,为支持优秀大学毕业生来湘创业,我们正在抓紧设立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子基金,并设置了定期核销损失、省级收益100%让渡等机制,鼓励更多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我们还将研究设立岳麓山种业创新等基金,助力“4+4科创工程”建设。三是聚焦培育现代产业。围绕“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投带招、以招促投、招投联动,引导各地支持主导、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目前,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数字产业等子基金正在陆续落地,现代石化、先进装备、新材料、马栏山文化等子基金正在加快推进。四是聚焦夯实发展基础。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不断放大基金引导作用、撬动效应,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等领域,助力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发展动能和后劲,有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新华社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此次湖南大手笔大力度推出金芙蓉基金,请问林德勇主任,省委金融办将如何支持基金落地发展,充分发挥基金助力产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省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林德勇回答林德勇: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基金行业发展,近三年,我省基金管理人的数量、管理的基金数量、管理基金规模的综合增长速度这三项指标均居中部六省第一。此次,湖南打造“金芙蓉”基金品牌,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金融工作决策部署,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金芙蓉基金落地和发展:第一,落实支持政策。主要是二个节点,一是在基金落户上,《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湘江基金小镇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基金落地湘江基金小镇的,完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备案后,可按首笔实缴资本的千分之一给予一次性奖励,单支基金奖励金额最高可达100万元。二是在基金投资上,根据《湖南省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在我省注册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登记备案的,可按实际投资额3%-5%给予奖补,最高奖补500万元。金芙蓉基金运营后,我们也将纳入政策奖补范围。第二,提升投资质效。主要做好二个对接,一是加强与我省重大项目对接。我们将遵循市场化原则和基金运行规律,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4+4科创工程”等重大战略,引导基金围绕“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十大产业项目”精选产业赛道,通过搭建资本和项目对接平台,努力实现金芙蓉基金对全省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全覆盖。二是加强与上市后备资源对接。近些年,为推进企业上市,我办牵头建立了上市后备资源库。我们将以此为依托,深入挖掘上市后备企业投资价值,精心筛选项目,通过开展投融资路演、举办上市项目对接会等方式,实现基金与上市后备资源高效对接,推进基金运营目标实现,助力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行动开展。第三,营造良好生态。主要有二个着力点,一是我们将持续加强与财政、发改、国资、证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协调解决金芙蓉基金在运作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共同推进基金的规范发展。二是加大基金投资运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基金人才激励机制,推动将金芙蓉基金高层次管理人才纳入“湖南省芙蓉人才行动计划”,通过自主培养、合作培养、公开选聘等方式招引一批专业基金投资人才,加快打造一支懂经济、懂产业、懂投资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基金投资人才队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请问吴小月主任,省发改委将如何发挥基础设施与社会发展类基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撬动社会资本,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小月回答吴小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基础设施与社会发展领域是政府投资的重要方向。在我省金芙蓉投资基金体系下,专门设立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类母基金,是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有利于促投资稳增长。据测算,基础设施与社会发展领域投资目前在我省全口径投资中的占比约为26%,当前年度投资规模5500亿左右,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设立基金,可以有效解决这两类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拓宽项目建设资金来源,助力促投资稳增长。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展民间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当前,民间投资占我省全口径投资的64%左右,趋势总体平稳,但在基础设施与社会发展领域占比不高。去年底,国家要求在基础设施与社会发展领域,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指明了路径。通过设立基金,有助于PPP新机制的落地实施,采取政府直接投入可进一步达到增信效果,在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风险共担机制,让社会资本敢投、愿投,让金融机构跟投、跟贷,共同提振发展信心。目前初步考虑,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投资基金采取“母-子基金”两层架构,由省财政预算和省属国有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母基金,带动行业龙头企业(包括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和有意愿的市州按市场化方式设立行业子基金、市州子基金,按程序遴选专业基金管理人,投资我省基础设施和社会发展领域市场化运营、有稳定经营性收益的重大项目。综合梳理国家层面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可支持的行业,以及PPP新机制明确支持的领域,结合我省当前发展需要,基础设施基金主要投向交通、能源、水利、园区、仓储物流、生态环保、市政、新型基础设施等行业领域;社会发展基金主要投向文化旅游、体育、养老与托育设施等行业领域。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科学决策、专业管理、防范风险”的原则,扎实抓好完善基金设立方案和建立备投项目库等重点工作,结合正在开展的“谋划大项目、项目大谋划”行动,围绕基金投向的重点领域,储备一批备投项目,为包括基金在内的各类投资机构提供指引和服务。湖南卫视记者提问湖南卫视记者:请问肖文伟主任,省属监管企业基金投资如何在金芙蓉基金中发挥作用,助力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省国资委主任肖文伟回答肖文伟:近年来,省属监管企业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聚焦主责主业,有序开展有关基金投资业务,充分利用基金集聚资本、决策灵活、分散风险的优势,通过有效投资积极推动湖南国资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下一步,省属监管企业基金投资将在金芙蓉基金中更好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助力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资金引领与撬动作用。目前,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共有18户,主要分布在基础产业、新兴产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资本投运等5大业务板块。省属监管企业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也具有责任意识强、社会信誉好等优势,为发挥引领与撬动作用提供了坚实基础。省属监管企业良好的经营效益和国有资本收益,能够为现代化产业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安全支撑等需要长期、大规模投入的领域,省属监管企业基金投资能够有效发挥引领和撬动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形成良性循环。二是产业引领与支撑作用。省属监管企业投资活动主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布局,既关注当前的市场热点,更注重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省属国资国企正对标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主攻方向,紧紧围绕9个重点发展产业及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具有湖南国资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属监管企业基金投资赋能的标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更大的价值在于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赋能,通过搭建平台、促进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衔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省属监管企业基金投资还可以扩大资本“朋友圈”打造“生态圈”引资引企,实行产投联动,推动企业并购重组,招引、培育、孵化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等,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带动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创新引领与平台作用。目前,省属监管企业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1个、省级创新平台225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户、高新技术企业288户,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600余项,与30多所高校、20多所科研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90多个。省属监管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主要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属于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省属监管企业基金投资通过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策略,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底层创新和培育孵化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实现“资本链接”前移,通过建立孵化器和加速器等方式,集聚技术、人才等资源,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这种支持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总之,省国资委和省属监管企业将按照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总体方案的要求,与政府投资基金同向发力、协同发展,推动形成全省集成化、体系化、规模化投资基金矩阵,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谢谢!省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卿立新主持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到此结束。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九月新秋,既可以在金色的序曲中拥抱收获,又意味着梦想和希望开启新的起点。9月3日,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们,身披绶带、手捧证书,在如潮掌声中收获属于他们的荣光;颁授的304项奖项,聚焦“国家所需”“产业所趋”“民生所盼”,续写出湖南科技创新的华彩篇章,拓印下三湘大地科创步伐的铿锵足迹。9月3日,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习近平总书记的“动员令”催人奋进。全省科技战线正豪情满怀,接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火炬,矢志爱国奋斗、再攀科学高峰,朝着奋进科技强省、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楫笃行!时与势:三湘大地昂扬攀高向新之力科技创新的分量有多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专章部署,深刻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第一”+“核心”,足可见其使命责任之重。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过往的“高光时刻”,是未来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的灯塔——逐梦星空,北斗导航从“天边”走向“身边”;探宝海底,“海牛Ⅱ号”深海钻机屡创“深”纪录;驰骋神州,8英寸IGBT让高铁用上“中国芯”;穿山遁地,以“京华号”为代表的盾构机们为远行铺就坦途……一个个令人骄傲的“湘”字号成果,融入大国科技创新的壮阔征途,彰显出大湖之南澎湃激越的向新动能。由中车株洲所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智轨电车亮相马来西亚。作为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复兴号高速列车”动力之芯的诞生地,中车株洲所“坚持向最底层扎根,向最前沿进发,向最终端突破”,副总经理刘海涛表示,公司深耕“器件、算法、材料”三大根技术,切实筑牢CR450高速动车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等自主创新底座。近三年来申请专利3000余件。国产首台16m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我们排兵布阵成立超大盾构研发团队,誓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十多年前,2亿多元一台的洋盾构,让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决心打造中国自己的盾构机。“我们以颠覆式创新逐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用十多年时间实现从0到1、从1到多,累计研制了1500余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此次摘下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刘飞香很是激动,“这是对企业扎扎实实搞创新、坚持不懈搞攻关的最大褒奖!”这一幕幕湖湘科技“名场面”,也是近年来湖南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持“四个面向”,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生动实践。2020年以来,我省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超11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41%,均进位至全国第9位;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约8%,居全国第6位;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6万家。我省区域创新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9位。闯与创:科技湘军激荡报国为民之情“湖南之为省,北阻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萃,盖四塞之国。”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认为,地理位置使然的湖南人“风气自创”“宏识孤怀”,有“独立自由之思想”和“坚强不磨之志节”。这种由“本土习性”而带出的不囿陈见、另辟蹊径、闯劲十足的气质,在科技湘军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景辉(中)在指导学生。他们往科学的“无人区”闯。量子技术是世界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超高隔离度的非互易器件是数据处理芯片的关键环节,它们本是相互隔绝、缺乏联系的领域,湖南师范大学景辉教授团队第一次把它们联系起来,提出了非互易量子传感新原理。“比起解决问题,做基础研究更要善于提出新问题,这需要科研人员关注前沿科技新动向,了解国家战略需求,同时从更基本层面上,用更开阔的视角,更系统全面地思考。”获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景辉认为自己只处在“从0到1”的节点,“接下来还需要将新原理落实到颠覆性技术与重要应用场景中。”蒋灿华(左)在介绍手术原理。他们往技术的“关键处”闯。在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蒋灿华及其团队发明“颅颌面植入物个性化成形机器人”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控制手术中金属植入物冷弯成形的回弹精度。团队被其困扰了10个月,直到团队成员梁烨想到,医生在弯折金属板时对精度的“手感”控制,沿着这一思路,跨学科攻关团队破解了一系列难题,把这种“手感”应用于机器人,最终确保了其弯折好的钛板与设计形态完全一致。“无影灯下我们是外科大夫,实验室里我们是科技逐梦者。”蒋灿华说,“越做手术越能发现现有手术方案中的局限,而医工结合的医学装备创新,正是破解它们的金钥匙。”张永昌(前)在做实验。同样是护佑生命,省肿瘤医院早期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张永昌和肺癌临床诊治“掰腕子”。团队以肺癌分子分型为突破口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将携带不良预后因素的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一倍,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张永昌将成绩归功于团队,“坚持、勤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真正让肺癌成为慢性病,是我毕生的追求。”陈政清(中)和团队成员在实验室。他们往产业的“中梗阻”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现成果转化的要诀就是要放得下架子、不怕丢面子,不计得失,主动推广。采用电涡流阻尼减振技术的第一项大工程,始于我带技术上门、免费送到工程应用单位,该项目的成功直接促成了上海中心大厦的世界最大电涡流阻尼减振工程。”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陈政清认为,“只要是服务于国家需求,服务于国计民生的课题,就值得去做、值得持续去做,且要做到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这是科研工作者应有的态度!”阳春华(右二)和团队成员在实验室。中南大学教授阳春华鼓励高校科研人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主动走进企业。“我们有一大批科研人员长期扎在企业,从工程实际中提炼科学问题,进而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理论方法,再将理论方法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最后应用技术解决工程难题。”作为此次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阳春华团队已经形成“问题来源于实际,成果应用于实际”的科技创新闭环体系。干与赶:锚定蓝图砥砺奋楫图强之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显然,今日之创新,已非过去的狭义定义,需要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湖南该如何创新?全省科技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提出,要持续抓好标志性工程建设,强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定力和担当。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努力在关键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推进首发经济,做好科技金融文章。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教育和科技更好形成合力。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让科技工作者真正成为科技活动的“主角”。要强化统筹协调,凝聚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号令即出,动若风发。陈晓红。“湘江实验室将深入推进高水平自主创新工程,持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引培工程,加快推动实体化提质增效工程。”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湘江实验室主任陈晓红表示,实验室将围绕算力、算法、算据、算网等核心要素,奋力打造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黄守道(中)和团队成员在工作。“我们想组建湖南新能源发电和储能技术创新研究院,打造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国际合作、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六位一体’国际一流科研平台。”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十三届湖南光召科技奖获得者,湖南大学教授黄守道已在电气领域深耕三十年,“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可以再‘十年磨一剑’,甚至‘二十年磨一剑’!”傅志强在稻田察看水稻生长情况。“十年磨一剑”的项目,在此次省奖榜单中并不少见,一等奖获奖项目中,研究时间超10年的占40%。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傅志强及其老师黄璜教授,两代人经过近20年科研接力,致力于稻田高效复合种养模式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此次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傅志强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我们正开展双季稻垄厢栽培丰产固碳减排技术及其配置机具、稻虾固碳减排丰产技术等研究。今后,我也将继续带领团队,聚焦破解产业发展技术难题,研发形成稻田复合种养丰产绿色低碳高效技术,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唐卓(右一)和团队成员在天河计算机机房。湖南大学教授唐卓、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莉此次都荣获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两个项目均经过“十年磨一剑”。“超算的强大算力可缓解甚至解决一些‘四极’挑战难题,如地球动力学、生物医药研发等。”发明了异构超算大规模稀疏图并行处理方法的唐卓团队,未来将发力实现算网一体环境下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交叉融合新理论新方法突破,并形成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研究团队,为我国高性能计算等学科发展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袁隆平院士和学生合影,后排左三为李莉。李莉团队在镉低积累水稻资源挖掘及应用中,经历了漫长的探寻研究过程,“100次实验,不可能100次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够了!”这是袁隆平对弟子们说的话,李莉牢记于心。“新征程上,我们要做有情怀的科研,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回报国家和社会。”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湖南科技战线正凝聚创新决胜的合力,以勇立潮头的使命感,击鼓催征的紧迫感,埋头苦干、只争朝夕,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科技力量!(文/雷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来源:科技湖南
省政府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统筹整合资源打造湖南基金品牌,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根据《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金芙蓉基金聚焦打造有体系、成规模的基金矩阵,将聚焦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重点支持产业引导、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等领域,加大实体经济股权投资力度,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相关链接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力争3年达3000亿元今天上午,省政府对外发布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有关情况,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政府+国企+社会”联动,加快形成约3000亿元基金规模,打响“金芙蓉基金”统一品牌。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按“1+5+N”架构组成。“1”指总基金,即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5”指五大母基金,即产业引导、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和其他等五类基金。“N”指围绕上述重点领域方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设立N支子基金。创新!金芙蓉基金科创类容亏率最高可达50%!省政府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湖南省金芙蓉投资基金将创新优化保障机制,构建规范高效的基金治理结构与管理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绩效目标和评价体系,对基金进行全生命周期和整体性的监督考核,不对单个子基金或单个投资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完善容亏容错机制,容忍正常投资风险,设置合理的容亏率,如科技创新类容亏率最高可达50%,给基金管理机构市场化运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确保金芙蓉基金行稳致远。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湖南省人民政府网
研究所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着重解决稻作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具有从事水稻群体、个体、组织、细胞、分子等各层次的科研能力。主要任务:
(1)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
(2)研究有关提高稻米产量、品质、耐不良环境和经济效益的重大科学技术和理论问题;
(3)组织和协调全国有关水稻重点科技项目和综合发展研究;
(4)开展国内外水稻科学技术交流、合作研究与人员培训工作,编辑出版水稻学术刊物和理论著作。
现内部科研机构设有:国家水稻改良中心、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和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为“五个中心、一个实验室”。
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350人(含试验场职工103人),其中高中级科技人员237人,博士生导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141人,硕士学位50人。同时还聘请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担任兼职研究员。
研究所所部位于杭州市区中心。在杭州西南34公里处的富阳区境内拥有一个包括实验室群、实验农场等在内的科学实验基地,占地5700余亩。基地建有科学实验楼、图书信息楼、生物工程楼、水稻种质库、人工气候箱群、温室、访问科学家与进修培训人员宿舍及其它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 实验室中配备有近2.4亿元的仪器设备。在海南陵水县还建有海南试验中心。在黑龙江宝清县正在建设北方水稻研究中心。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隶属湖南省交通厅,是有着较大规模和实力的综合型交通科研机构,2000年7月总体转制成为高科技企业。具有交通部和建设部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建设部公路设计甲级资质、交通部工程检测甲级资质、交通部交通工程施工综合资质。研究院近年在承担交通建设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咨询业务中,先后完成了一、二级公路项目100余项,测设里程达2060多公里;完成省内高速公路路面深化设计714余公里。作为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院监理业务遍及全国各地,监理公路工程里程达700余公里,特大型、大型桥梁30余座,监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40多亿元。先后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先进监理单位,被交通部评为全国先进监理单位。
研究院还承担了公路桥梁施工监测及动、静载试验,交通建设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及建筑材料物理学性能试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和通信、收费、监控综合系统施工,公路与桥梁的交工验收和阶段性验收等业务。研究院在从事公路核子仪器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中,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交通部、湖南省科委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数项成果被评为国家级和省部级新产品,已在公路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坐落在长沙市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成立于1957年3月,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130余名,先后有30多名专家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名中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有科研、医疗设备9000多万元,拥有湖南省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药超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制剂、中药药理实验室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现已发展为湖南省的中医药科研中心及国家中医药科研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附属医院为国家重点中西结合医院建设单位。
建院以来,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0多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0多项,省部级课题80多项。拥有科技成果300余项,其中国家、部省级奖励成果63项;研究开发中药新药38个,保健药品、器械、食品 100余个。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如国内第一个抗肝癌的中药Ⅲ类新药肝复乐片,国内第一个中药缓释剂盐酸青藤碱缓释片。“中药超微饮片的研制与开发”荣获2003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许多标志性重大成果源源不断从这里诞生。该院研制的古汉养生精、乙肝宁冲剂、肝复乐、代温灸膏、虎耳草素片、驴胶补血冲剂等中药新药,已成为古汉集团、九芝堂、正清制药、冷水江制药、湘潭飞鸽制药等省内外中药生产企业的拳头产品或知名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湖南省机械研究所创立于1959年。是主要从事机械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发明、推广应用的综合研究所。湖南省机械研究所为湖南省首批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整体转制的科技型企业,是原机械工业部定点的我国星轮传动技术研究开发单位,也是星轮减速器ZBJ19006—88、JB/T7344—1994、JB/T8712—1998国家行业标准唯一的制订及修订单位。转制后,现有在职职工101人,拥有在职高中级科技人员48人,拥有较强的技术开发中心和多功能星轮减速器国家发明专利,立足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机电制造业及其装备,致力于高性能的机械基础件星轮传动技术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推进我省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
共完成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300多项,获得近百项次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权57项。主导产品多功能星轮减速器属现代传动技术高性能的机械基础件,为本单位自主发明和开发,独立研制,知识产权明晰,属原创型新产品,核心技术曾获国家发明奖和中、美、英三国发明专利权,产品已于2002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产品的技术、配套件及生产全部立足国内,拥有技术的全部所有权。产品在冶金、矿山、电力、机械、轻工、军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出口到日本、巴西、印度等国。“进口工程机械用多元合金特种耐磨材料及制品”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00年度第四批项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三峡、五强溪、江垭、巴基斯坦巴罗塔、洞庭湖治理、湘耒和长常高速公路等重点建设工程及建筑、建材、冶金、电化、矿山等行业,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5月,前身是由原国防科委第14研究院北京新工艺研究室和原公安部湖南实验工厂(826厂)合并组建而成的国家骨干军工科研院所。
十八所是国内唯一以“三束”(电子束、离子束、分子束)微细加工新工艺技术为主的军民两用型电子专用装备研究所,主要任务是军民结合、保军转民的各类电子元器件制造关键工艺装备和军用特种材料及军用特种传感器的研制生产。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四十八所现已成为国家级的微电子、光电子、太阳能电池、电力电子、磁性材料等专用设备研发、生产的专业机构,是国内半导体装备的主要供应商、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和磁性材料制造装备的最大供应商、国家离子注入机等半导体专用设备研发中心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军用合金薄膜压力传感器和SOI材料定点研发生产基地、科技部和北京市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示范生产单位。四十八所设有一个军品研发中心和四个民品产业化专业公司,在职人员750人,其中技术人员508人,包括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29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33人,高级工程师91人,工程师256人。全所历年来共获得26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2项,填补国内空白项目9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52项,列为国家替代进口项目4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