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科技新闻
News and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
2025 01 . 20

毛伟明参加郴州代表团审议

毛伟明在参加郴州市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干字当头 奋勇争先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更大担当1月15日下午,省人大代表、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来到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郴州市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草案及报告、预算草案及报告。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好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干字当头、勇于进取、力争上游,确保各项工作快落地、早见效、创一流,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省人大代表、省政府秘书长瞿海参加。(15日下午,毛伟明参加郴州市代表团审议并讲话。)审议中,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客观总结去年成绩、科学部署今年工作,充分体现了忠诚核心的政治站位、奋勇争先的责任担当、真抓实干的务实品格、人民至上的民本情怀。吴巨培、阚保勇、朱阳辉、吴文明、陈占华、黄力、罗新飞、谢运良、谭聪圣、彭丽秀、汤欣平、易放辉、欧爱国等代表围绕重大项目规划布局、资兴灾后恢复重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升水运供给能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毛伟明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并叮嘱要把大家对报告的肯定作为鼓舞和鞭策,把大家对发展的建议作为重点和关键,把大家对未来的期待作为主攻方向和目标定位,持续做好政府各项工作。(会议现场。)毛伟明充分肯定郴州工作成效。他说,过去一年,郴州市打赢了抗洪抢险遭遇仗、经济增长主动仗、改革创新攻坚仗、重大风险阻击仗,仗仗难忘、仗仗不易、仗仗精彩,经济贡献持续加大、产业支撑持续增强、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灾后重建持续巩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会议现场。)毛伟明强调,要在发展中更好争创优势。郴州要保持勇于进取、力争上游的奋进姿态,在思想上,要提高学习力、号召力、创造力;在思路上,要看政治方向准确与否、思想观念先进与否、思维创新开拓与否,看是否符合世情国情省情和市情、顺应历史进步和群众意愿,看是否符合实际、切实可行、重点突出;在作风上,要做到求实、务实、落实,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担当者。全力扩内需、抓项目、争政策,加力落实“两新”政策,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持续推进“项目大谋划、谋划大项目”,争取发展得更好一点、更快一点。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推动传统产业增效益、优势产业提品质、新兴产业强动能、未来产业抢先机,实施农业等传统产业扩能强链转型升级行动,深耕白银、铂族金属等绿色矿业细分领域,推动锂电系能源产业加速迈向千亿级,建强用好东江湖算力集群。做深化改革开放的行动者。以郴州自贸片区为牵引,持续深化改革、全面融湾向海、打造一流环境,推动中央和省委标志性改革落实落地,拓展湘粤非铁海联运,持续规范涉企执法、优化政务服务、助企降本增效,争当开放发展排头兵。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示范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新三年行动收官战,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郴州。做保障改善民生的实干者。加快灾后重建、强化社会保障、抓实安全生产,攻坚一批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确保汛期前全面完成第一批4972户受灾群众搬迁安置,让民生福祉更加可感可及。(会议现场。)毛伟明指出,春节将至,要切实抓好市场供应保障,持续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开展治理欠薪冬季行动,统筹做好春运工作,让人民群众过上一个祥和喜庆的春节。来源:湖南日报、科技湖南

2025 01 . 20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激活发展新动能——2024年科技工作成就报道之三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达到这一目标的国家;飞腾系列国产CPU(中央处理器)总销量突破1000万片,为从端到云的各类设备提供核心算力支撑;国产大飞机C919迎来里程碑时刻,累计承运旅客突破100万人次……2024年11月12日,国产C919大飞机在进行飞行展示。当天,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2024年,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挡加速2024年,大江南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提挡加速。这一年,我国5G商用迎来5周年。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19.1万个,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5G商用5年来,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年,数据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日益成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超过88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68EFLOPS(1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据测算,我国数据企业数量已超过19万家,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5%以上。这一年,低空经济热度不减。“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低空经济作出明确要求。2024年12月,AR-500无人直升机首次在城市内开展示范应用,这是我国低空经济方兴未艾的缩影。正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相关新技术快速迭代和广泛应用,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科技创新助力传统产业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各种前沿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正纷纷涌现。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密集上新,为教育、交通、能源、矿产等千行百业赋能;全国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发布,量子科技产业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备受瞩目,在诸多应用场景中渗透落地……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持续显现。据统计,2024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8.5%,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明显快于规上工业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4年,科技创新助力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共铺设5537224块光伏板,占地面积76.02平方公里,相当于10647个标准足球场大小……2024年12月中旬,我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沙戈荒”光伏项目——中国绿发集团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标志着我国在“沙戈荒”光伏开发领域取得新突破。令人自豪的是,我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06亿千瓦。这意味着,我国提前6年多完成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承诺的“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我国还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全球前10家风电整机企业中有6家中国企业,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中也有6家中国企业。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不断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截至2024年8月,我国已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1.5亿吨以上,完成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1.34亿吨,压减粗钢产量超4000万吨,培育近5100家绿色工厂。2024年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强调,“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预计2024年全年能耗强度下降3%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25年,科技创新将继续发挥对绿色转型的关键引领作用,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强大引擎!(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来源:科技日报、科技湖南

2025 01 . 16

直击“厅长通道”丨朱皖:湖南掀起科技成果转化“新高潮”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朱皖1月14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首场“厅长通道”集体采访活动,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朱皖走上通道,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话题回答记者提问,晒工作成效、话落实举措,传递决心、提振信心。以下为现场实录:湖南日报记者:我们关注到,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中有一条提到,湖南出台了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并发布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指数。新政有望为我省进一步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保驾护航”。请问截至目前,新政的实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在新的一年里,我省围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还会有哪些“组合拳”?朱皖:谢谢您的提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果转化,高位推动出台了支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二十条;省人大开展了成果转化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省直各部门,全省各高校,各市州园区,以及广大企业和机构等协力落实,在全省掀起了成果转化的“新高潮”。一是激发了转化动力。新增10余所高校开展成果赋权改革试点,省内近90%本科高校出台或修订相关配套制度。我们看到,通过成果转化,有校领导获得了股权激励,有一大批科研人员拿到了股权或现金,有百余名教师获评了副高以上职称。二是优化了转化生态。去年,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工作站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新布局20家中试基地、32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征集发布的高校成果和企业需求均超过了千项,举办近千场“双高”对接活动。三是培育了转化主体。首次遴选公布了15个年度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推介我省创新联合体新模式。引导市州园区提升企业转化和承接能力,3家国家高新区人均技术合同成交额位列全国前20强,居全国第一。2024年,全省高校登记技术合同超万项、同比增长48%,成交额达57个亿、同比增长56%,特别是,我省高校成果本地转化率首次超过50%。下一步,我们将从端发力,进一步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从供给端发力,健全成果转化导向的评价机制,更鲜明地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多产出可应用的成果。更大力度深化成果赋权改革,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和转化。借力省内外“大院、大校、大企”优质资源,更大范围吸引优质成果在湘转化。从需求端发力,加大研发奖补受众面,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应享尽享,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参与重大平台建设,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转化应用重大成果。用好金芙蓉科创基金,引导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优化知识价值贷款风险补偿政策,积极探索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从转化端发力,建好用好技术成果进场交易平台,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让渠道更顺畅。新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和应用场景,让技术更成熟。引育并举,加快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让服务更专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共同推动,还要从宣传端发力,大力宣传好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好政策、好做法、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谢谢!来源:科技湖南

2025 01 . 16

直击“厅长通道”丨朱皖:实施科技创新赋能攻坚 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朱皖1月14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首场“厅长通道”集体采访活动,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朱皖走上通道,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话题回答记者提问,晒工作成效、话落实举措,传递决心、提振信心。以下为现场实录:朱皖: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谢谢。科技日报记者:去年3月,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要求湖南着力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持续用力。请问,过去一年,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有什么新进展?下一步有什么重要举措?谢谢。朱皖:谢谢您的提问。2024年,是我省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湖南考察,对湖南科技创新寄予厚望。省委科技委组建运行,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大会,出台科技强省《意见》,对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作出了系统部署。我们以“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总揽,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全省科技创新呈现新气象。投入产出再上台阶。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1280亿元,基础研究投入占比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突破210个亿,带动发放各类科技贷款超60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800亿,增长超过20%;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5万家;12个主持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新增国家级人才160人。创新平台增量提质。“1+2”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35家,总数和在全国占比实现了“双提升”。新获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家,总数居全国第2。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新增研发机构1178家。科研攻关成果丰硕。全省“十大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30余项。“江海号”最大直径盾构机打通长江最长公路隧道;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亩产突破500公斤。还有,我省率先推出的视频超算、音视频多媒体大模型、文物高精度高速采集技术等成果,有效赋能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刚刚,伟明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的一年,我们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加力推进“五大标志性工程”,全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攻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在全国创新版图中争取更高地位。加快“1+2”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争创种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国家实验室基地;推动“4+4”科创工程多出高质量成果、多出高层次人才,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引育、用好各类研发中心;力争文化科技融合、大科学装置、湘江科学城建设纳入国家布局。二是强化高水平科研攻关,在赋能产业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接续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体系化布局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实施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推动音视频、数字文博等产业发展;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计算、航空航天、合成生物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激发创新活力上打造更优生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改进科技计划管理,让成果产出更加高质高效;优化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让科研环境更加宽松包容;完善人才评价、科技奖励、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人才创新更加安心、更加顺心。谢谢!来源:科技湖南

技术转化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研发众包
R&D crowdsourcing
查看更多
寻实力院校合作共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校企合作平台
技术领域: 光机电一体化
公告时间: 2023-09-14
截止时间: 2023年9月30日
需求描述: 公司主要从事信息与智能技术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现寻相关院校共建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强化公司研发能力,具体要求可问平台索要,详情面谈。
交易托管方式:
挤压型材黑线问题技术攻关
技术领域: 新材料
公告时间: 2023-09-14
截止时间: 2023年9月30日
需求描述: 公司主要从事铝型材研制、生产及销售,现存挤压型材黑线问题寻专业团队或技术拥有方提供解决方案,要求解决方案可实施性强,成本低,不涉及知识产权纠纷。
交易托管方式:
电隔离预应力锚固体系及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发
技术领域: 光机电一体化
公告时间: 2023-09-14
截止时间: 2023年12月31日
需求描述: 1、分析后张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结构腐蚀发生原理,研究混凝土预应力构件遭受周围环境的氯化物、杂散电流的侵蚀机理;2、研发出PL2和PL3锚固体系,针对PL3锚固体系搭建智能反馈平台;3、桥梁预应力预制拼装孔道连接器技术,增强预应力筋的防腐能力,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寿命周期。
交易托管方式:
等离子体火炬焚烧装置升级改造
技术领域: 光机电一体化
公告时间: 2023-09-14
截止时间: 2023年12月31日
需求描述: 设计参数:1.等离子体火炬:工作温度: 温度控制在1000--1200℃ 内。输出功率范围: 100-200kW 使用寿命: 工作时长不低于10000小时。焚烧炉: (微负压) 以日处理量组合、级联。气动送料器: 以处理量设置进料频度。日处理量:不低于8吨
交易托管方式:
科技服务
Technology Service
查看更多
科研资源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
专家人才
仪器设施
查看更多
中国水稻研究所

研究所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着重解决稻作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具有从事水稻群体、个体、组织、细胞、分子等各层次的科研能力。主要任务:

(1)水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种质创新与利用研究;

(2)研究有关提高稻米产量、品质、耐不良环境和经济效益的重大科学技术和理论问题;

(3)组织和协调全国有关水稻重点科技项目和综合发展研究;

(4)开展国内外水稻科学技术交流、合作研究与人员培训工作,编辑出版水稻学术刊物和理论著作。

现内部科研机构设有:国家水稻改良中心、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和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为“五个中心、一个实验室”。

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350人(含试验场职工103人),其中高中级科技人员237人,博士生导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141人,硕士学位50人。同时还聘请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担任兼职研究员。

研究所所部位于杭州市区中心。在杭州西南34公里处的富阳区境内拥有一个包括实验室群、实验农场等在内的科学实验基地,占地5700余亩。基地建有科学实验楼、图书信息楼、生物工程楼、水稻种质库、人工气候箱群、温室、访问科学家与进修培训人员宿舍及其它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 实验室中配备有近2.4亿元的仪器设备。在海南陵水县还建有海南试验中心。在黑龙江宝清县正在建设北方水稻研究中心。

查看更多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隶属湖南省交通厅,是有着较大规模和实力的综合型交通科研机构,2000年7月总体转制成为高科技企业。具有交通部和建设部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建设部公路设计甲级资质、交通部工程检测甲级资质、交通部交通工程施工综合资质。研究院近年在承担交通建设工程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咨询业务中,先后完成了一、二级公路项目100余项,测设里程达2060多公里;完成省内高速公路路面深化设计714余公里。作为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院监理业务遍及全国各地,监理公路工程里程达700余公里,特大型、大型桥梁30余座,监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40多亿元。先后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评为先进监理单位,被交通部评为全国先进监理单位。

研究院还承担了公路桥梁施工监测及动、静载试验,交通建设工程质量事故鉴定及建筑材料物理学性能试验,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和通信、收费、监控综合系统施工,公路与桥梁的交工验收和阶段性验收等业务。研究院在从事公路核子仪器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中,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交通部、湖南省科委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数项成果被评为国家级和省部级新产品,已在公路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查看更多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坐落在长沙市风景秀丽的岳麓山下,成立于1957年3月,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专家130余名,先后有30多名专家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名中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有科研、医疗设备9000多万元,拥有湖南省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药超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制剂、中药药理实验室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现已发展为湖南省的中医药科研中心及国家中医药科研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附属医院为国家重点中西结合医院建设单位。

建院以来,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0多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0多项,省部级课题80多项。拥有科技成果300余项,其中国家、部省级奖励成果63项;研究开发中药新药38个,保健药品、器械、食品 100余个。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如国内第一个抗肝癌的中药Ⅲ类新药肝复乐片,国内第一个中药缓释剂盐酸青藤碱缓释片。“中药超微饮片的研制与开发”荣获2003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许多标志性重大成果源源不断从这里诞生。该院研制的古汉养生精、乙肝宁冲剂、肝复乐、代温灸膏、虎耳草素片、驴胶补血冲剂等中药新药,已成为古汉集团、九芝堂、正清制药、冷水江制药、湘潭飞鸽制药等省内外中药生产企业的拳头产品或知名品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查看更多
湖南省机械研究所

湖南省机械研究所创立于1959年。是主要从事机械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发明、推广应用的综合研究所。湖南省机械研究所为湖南省首批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整体转制的科技型企业,是原机械工业部定点的我国星轮传动技术研究开发单位,也是星轮减速器ZBJ19006—88、JB/T7344—1994、JB/T8712—1998国家行业标准唯一的制订及修订单位。转制后,现有在职职工101人,拥有在职高中级科技人员48人,拥有较强的技术开发中心和多功能星轮减速器国家发明专利,立足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机电制造业及其装备,致力于高性能的机械基础件星轮传动技术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推进我省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

共完成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300多项,获得近百项次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权57项。主导产品多功能星轮减速器属现代传动技术高性能的机械基础件,为本单位自主发明和开发,独立研制,知识产权明晰,属原创型新产品,核心技术曾获国家发明奖和中、美、英三国发明专利权,产品已于2002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产品的技术、配套件及生产全部立足国内,拥有技术的全部所有权。产品在冶金、矿山、电力、机械、轻工、军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出口到日本、巴西、印度等国。“进口工程机械用多元合金特种耐磨材料及制品”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000年度第四批项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三峡、五强溪、江垭、巴基斯坦巴罗塔、洞庭湖治理、湘耒和长常高速公路等重点建设工程及建筑、建材、冶金、电化、矿山等行业,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外汇,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查看更多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5月,前身是由原国防科委第14研究院北京新工艺研究室和原公安部湖南实验工厂(826厂)合并组建而成的国家骨干军工科研院所。

十八所是国内唯一以“三束”(电子束、离子束、分子束)微细加工新工艺技术为主的军民两用型电子专用装备研究所,主要任务是军民结合、保军转民的各类电子元器件制造关键工艺装备和军用特种材料及军用特种传感器的研制生产。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四十八所现已成为国家级的微电子、光电子、太阳能电池、电力电子、磁性材料等专用设备研发、生产的专业机构,是国内半导体装备的主要供应商、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和磁性材料制造装备的最大供应商、国家离子注入机等半导体专用设备研发中心和产业化生产基地、军用合金薄膜压力传感器和SOI材料定点研发生产基地、科技部和北京市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示范生产单位。四十八所设有一个军品研发中心和四个民品产业化专业公司,在职人员750人,其中技术人员508人,包括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29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33人,高级工程师91人,工程师256人。全所历年来共获得26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82项,填补国内空白项目9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52项,列为国家替代进口项目44项。

平台简介
Platform introduction
郴州科创服务平台由郴州市科学技术局主办的综合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其建设以湖南省科技厅为引导, 旨在通过信息资源、技术(成果)资源、服务资源及政务管理功能的整合, 高效链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及专业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 集聚成果、资金、人才、仪器、服务、政策等创新要素, 促成技术(成果)交易、专业服务对接、创新资源共享及产学研金合作对接等目标的高效达成, 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功效、化解创新风险,实现科技要素优势、资源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变。
了解更多
求助 直通车
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